整体说明
◎译 名 怒火青春/仇恨/恨/TheHate
◎片 名 La Haine
◎年 代 1995
◎产 地 法国
◎类 别 剧情/犯罪
◎语 言 法语
◎上映日期 1995-05-31
◎豆瓣评分 8.2/10 from 13576 users
◎片 长 98分钟
◎导 演 马修·卡索维茨
◎编 剧 马修·卡索维茨
◎主 演 文森特·卡索 / 哈勃·孔黛 / 萨伊德·塔格马奥
,
简介
影片以1993年在巴黎18区发生的一起警察暴力的真实事件为背景:一名警察在巡逻期间枪杀了一名17岁的扎伊尔少年Makomé M’Bowolé。而在影片当中,巴黎街头,一群反政府青年。纠纷由其中一人被警察殴打重伤而起,众人怀恨在心。文兹(文森特·卡塞尔 Vincent Cassel饰)弄到一把真枪,决心还以颜色。他们的仇恨与愤怒随处可见,这场与警察之间的大规模冲突,一触即发。混战中,文兹被警察开枪打死,他的同党也颤抖着对准了警察的头,枪声响起……无论是警察还是街头混混,每个人都失去了控制。这青春期里的不安与躁动,就像失控的怒火一般,无人幸免。 导演马修·卡索维茨荣获第48届戛纳电影节(1995)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。
获奖情况
第48届戛纳电影节 (1995)
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(提名) 马修·卡索维茨
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 马修·卡索维茨${2}
豆瓣参考
影评参考
**影评:《怒火青春》——愤怒与迷茫的青春写照**
《怒火青春》(原名《La Haine》),是一部由法国导演马修·卡索维茨执导的经典影片,于1995年上映。这部电影以黑白影像呈现,讲述了巴黎郊区三个年轻人——文兹、塞义德和休伯特——在24小时内的故事。影片通过他们的经历,深刻揭示了法国社会底层青年面临的种族歧视、警察暴力和社会不公,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愤怒与迷茫。
影片的背景设定在巴黎的贫民区,这里充斥着失业、贫困和暴力。故事始于一场因警察暴力引发的骚乱,一名阿拉伯青年被警察打成重伤,生命垂危。这一事件点燃了社区的怒火,也成为了影片的主线。文兹、塞义德和休伯特三人是这场骚乱的旁观者,同时也是参与者。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背景——文兹是犹太人,塞义德是阿拉伯人,休伯特是非洲裔——但他们的命运却被同样的社会问题紧紧捆绑在一起。
在影片的24小时内,三人游荡在街头,试图寻找生活的意义,但他们的每一步都被暴力和绝望所包围。文兹对警察怀有深深的仇恨,甚至找到了一把警察遗失的手枪,准备用它来报复;塞义德则是一个幽默但冲动的年轻人,他的行为常常让三人陷入麻烦;休伯特则相对理性,他梦想着离开这个充满暴力的社区,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。影片通过三人的对话和行为,展现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无望。
《怒火青春》最令人震撼的是它对现实的真实刻画。影片中的暴力并非夸张,而是源于真实的社会问题。导演通过黑白影像和强烈的对比,突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张力,尤其是结尾的枪声,更是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,留下了无尽的思考。
观看《怒火青春》后,我深刻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社会批判意义。它不仅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,更是一部关于社会不公和种族歧视的深刻反思。影片中的年轻人并非天生暴力,他们的愤怒源于社会对他们的忽视和压迫。正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句话:“恨生恨,暴力生暴力。”社会的暴力循环从未停止,而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最无助的人。
总的来说,《怒火青春》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,它通过三个年轻人的故事,揭示了法国乃至全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阶级和种族问题。影片的结尾没有给出答案,而是留给观众去思考:这样的愤怒与暴力,究竟何时才能终结?这不仅是影片的疑问,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