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体说明
◎译 名 杀死一只知更鸟/怪屋疑云/梅岗城的故事
◎片 名 To Kill a Mockingbird
◎年 代 1962
◎产 地 美国
◎类 别 剧情/悬疑/犯罪
◎语 言 英语
◎上映日期 1962-12-25(洛杉矶首映)/1963-03-16(美国)
◎豆瓣评分 8.5/10 from 38087 users
◎片 长 129分钟
◎导 演 罗伯特·马利根
◎编 剧 霍顿·福特 / 哈柏·李
◎主 演 格利高里·派克 / 约翰·梅根纳 / 弗兰克·奥弗顿 / 罗斯玛丽·墨菲 / 鲁斯·怀特 / 布洛克·皮特斯 / 埃斯泰勒·埃文斯 / 保罗·菲克斯 / 科林·威克斯·帕斯顿 / 詹姆斯·安德森 / 爱丽丝·格斯德丽 / 罗伯特·杜瓦尔 / 威廉·温德姆 / 克拉汉·丹顿 / 理查德·黑尔 / 玛丽·巴德哈姆 / 菲利普·阿尔福德
,
简介
美国南部的梅岗镇上住着父亲芬奇(格利高里·派克 Gregory Peck 饰)和他的一对儿女。尽管妻子已经亡故,一家人仍过得乐也融融,芬奇对儿女亦既严格又疼爱有加。父亲平时还对他们说过,不要杀死为人类唱歌的知更鸟,因为她们善良而从不伤害人。
芬奇除了是一个慈父,还是当地一名勇于伸张正义的律师。这天他接到一宗强奸案,被告是黑人罗宾逊(布洛克·皮特Brock Peters 饰),而受害者是一名白人女子。这样一个案件,在那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年代,罗宾逊的境况堪忧。即使芬奇找到了他没有犯罪的证据,也不足以让人们抛开种族成见。芬奇在法庭上奋力维护事实和法律的公正,然而却没能阻止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。更糟糕的是,怀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已经把芬奇当作公敌,而罗宾逊也无法洗清罪名,更可悲的命运在等待着他。
获奖情况
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(1963)
最佳影片(提名) 艾伦·J·帕库拉
最佳导演(提名) 罗伯特·马利根
最佳男主角 格利高里·派克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玛丽·巴德哈姆
最佳改编剧本 霍顿·福特 / 艾伦·J·帕库拉
黑白片最佳摄影(提名) 拉塞尔·哈伦
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 Henry Bumstead / Oliver Emert / 亚历山大·高利思
最佳配乐(提名) 埃尔默·伯恩斯坦
第16届戛纳电影节 (1963)
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(提名) 罗伯特·马利根
Gary Cooper Award 罗伯特·马利根
第20届金球奖 (1963)
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(提名)
电影类 最佳导演(提名) 罗伯特·马利根
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格利高里·派克
电影类 最佳原创配乐 埃尔默·伯恩斯坦
电影类 最佳促进国际了解电影${2}
豆瓣参考
影评参考
## 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:一场关于人性与正义的深度对话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是一部196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,改编自哈珀·李的同名小说。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关于种族歧视的深刻探讨,更是一场关于人性与正义的深度对话。
### 情节内容
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,讲述了一个名叫阿提克斯·芬奇的白人律师,为一位被指控强奸白人女性的黑人男子汤姆·鲁滨逊辩护的故事。阿提克斯是一个正直、勇敢的律师,他坚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即使面对社会的偏见和威胁,也毫不退缩。他的孩子们,斯库特和杰姆,通过父亲的行动逐渐理解了正义与勇气的真正含义。
在法庭上,阿提克斯通过有力的证据和逻辑推理,揭示了汤姆的无辜。然而,尽管证据确凿,陪审团仍然因为种族偏见而判定汤姆有罪。这一判决不仅是对汤姆的极大不公,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严重挑战。
### 观看后的感想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法庭案件,深刻地揭示了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残酷现实。阿提克斯·芬奇的形象,成为了正义与勇气的象征,他的坚守和信念,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。
影片中,阿提克斯对孩子们的教育,更是让人深思。他教导孩子们要理解他人,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,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吁。影片通过孩子们的视角,让我们看到了种族歧视对孩子们的深刻影响,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理解来消除这种偏见。
此外,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极具艺术价值。黑白影像的运用,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,更突出了主题的严肃性和深刻性。而悠扬的音乐,则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和希望。
### 结语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深思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揭示了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,更通过阿提克斯·芬奇的形象,展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。影片告诉我们,正义与勇气并非遥不可及,只要我们坚守信念,勇于面对,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。
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,更是对未来的警醒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正义与勇气的价值永远不会改变。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,继续为平等与正义而奋斗。
评论(0)